量管理成熟度是评价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常用方法。
克劳士比从长期的质量实践中,将质量管理成熟度总结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6个领域。质量管理者可以通过认证研究这些领域,从而完成这项测试。
可被量化的管理是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精髓,质量管理亦是如此。
第一级:质量检查
第二级:质量保证
第三级:预防次品
第四级:完美卓越
克劳士比质量管理成熟度及其判定
1 . 管理阶层对质量状况的了解及态度
① 不了解质量为管理之工具,遇有质量问题时,即责怪质量部门。
② 认知质量管理有价值,但不顾提供预算及时间去推展。
③ 经过质量改进方案,懂得质量管理的作用,开始支持并协助质量活动。
④ 管理阶层参与了解质量原则。体认其个人角色,并持续强调。
⑤ 管理阶层认为质量管理为整个体系中最重要之一部分。
2 . 质量组织情况
① 质量组织隐藏于设计或制造部门中,检验可能不是组织的一部分。强调鉴定与剔选。
② 有较能干的质量主管,质量组织仍为制造或其他部门内的一部分,仍着重鉴定及剔选。
③ 质量部门可直接向最高管理阶层提交报告质量状况,所有工作予以配合,质量部门在公司地位高。
④ 质量经理是公司的长官,向最高管理阶层提交有效的现况报告及预防措施。参与顾客事务及特别指派。
⑤ 质量经理为董事会之一员,对预防性措施最为关心。质量意识成为董事会共识。
3 . 问题处理
① 当问题发生时才争论解决办法,没有解答,定义不当,太多的叫喊与指控。
② 解决重要质量问题的小组成立,但尚未寻求长期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矫正措施的沟通管道建立,公开面对质量问题,并采取有秩序的方式解决。
④ 质量问题在发展阶段就已认定。所有功能开放给提供意见与改进。
⑤ 除了反常之情况,问题均被防范其发生。
4 . 质量成本(占销售%)
① 不知多少,实际为20%
② 报告为3%,实际为18%
③ 报告为8%,实际为12%
④ 报告为6.5%,实际为8%
⑤ 报告为2.5%,实际为2.5%
5 . 质量改进措施
① 没有有组织性的质量活动,对此种活动缺乏了解。
② 虽然试图“激励”短期的努力。
③ 应用14步方案,每一步骤均完全了解其义。
④ 持续执行14步方案并开始使其确定。
⑤ 质量改进为一种正常及持续的活动。
克劳斯比质量改进的14个步骤
- 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 进行质量衡量
- 评价质量成本
- 增强质量意识
- 采取纠正措施
- 无缺陷管理特别委员会
- 培训现场主管人员
- 开展 “无缺陷日”活动
- 制定目标
- 消除产生差错的原因
- 奖赏有贡献的员工
- 成立质量委员会
- 从头再来
6 . 公司质量总结
① 大家都不知道还有质量问题存在
② 怀疑质量问题的存在性
③ 透过管理阶层的参与及质量改进,已能确认并解决质量问题。
④ 有效的预防已成为一种例行性工作。
⑤ 大家都知道为何已无质量问题存在。
三体系认证是指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ISO45001认证。ISO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ISO45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标准适用于各行各业,全球已有几十万家企业、政府、服务组织及其它各类机构导入ISO9000并获得第三方认证。通过ISO9000认证,已成为组织进入市场和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条件。
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企业实施ISO14001标准可达到节能降耗,优化成本,改善企业形象,提高竞争力的目的。获得ISO14000认证已经成为打破国际绿色壁垒、进入欧美市场的准入证,并逐渐成为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及贸易往来的必备条件之一。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指南,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形成自我监督、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机制,从而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和安全卫生技能,大幅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工作效率,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品质、信誉和形象。
1. 满足政府法律要求,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改进产品性能,制造"绿色产品";
2. 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优秀企业形象;
3. 改革工艺设备,优化成本,实现节能降耗;
4. 污染预防,环境保护,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5. 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6. 促进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消除贸易壁垒和加入WTO后的绿色壁垒;
7. 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和安全卫生技能,大幅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工作效率。
组织申请认证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经独立的法人授权的组织;
(2)按照所申请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3)已经按照文件化的体系运行三个月以上,并在进行认证审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通过三体系的公司越来越多,体系运行情况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审查项目,为了改善市场竞争地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通过三体系认证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