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标准数字化成为国际间标准竞争的制高点...
×

标准数字化成为国际间标准竞争的制高点

2023-05-10 16:47阅读数:1829

标准数字化是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标准本身及全生命周期赋能,使标准承载的规则与特性通过数字设备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的过程。

传统标准形式已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

多年来,虽然以行业为基础的传统标准化组织架构一直很有成效,但在面对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技术、跨领域融合和创新时,在技术快速发展、行业高度细分、企业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标准形式已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比如,标准需要人工阅读、理解、操作才能实施,效率低下;标准缺乏动态关联更新能力,标准变化了,但引用它的文件却无法同步更新,造成企业内部和供应链技术文件不一致。

高质量标准及有效实施是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力、串联改造产业价值链的核心要素。因此,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新流程和架构,研究以数据、模型、程序、软件工具等为重点的新标准形态,从而促进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标准数字化不仅关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和效力,也决定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和潜力,更决定未来参与国际合作的实力、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的竞争力、引领国际发展的领导力。

标准数字化核心:机器可用、可读、可解析

标准数字化是将标准转化为数字文本,实现机器可读、可译,能够进行规模化的平台管理,其中机器可读标准是标准数字化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难点,能够有效支撑机器执行或解析标准内容。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ISO SMART来阐述机器可读标准,即无需人员参与可实现机器可用、可读、可解析的标准。根据数字化、结构化、智能化程度,ISO(国际化标准组织)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将SMART标准分为5个层次,建立机器可读标准分级模型。根据模型,0级为传统文本格式;1级为机器可显示文件,如PDF;2级为机器可读文件,如XML;3级为机器可读可执行内容;4级为完全机器可解析内容。其中第2-4级是具有高阶数字化能力的SMART标准。

从应用角度看标准数字化的“典型用户”

政府部门

政府数字化改革过程中,标准数字化工作必须先行。例如,浙江推进数字化转型,设立政府专班研究构建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框架,助推省域数字治理体系全方位系统性制度重塑。


企业

大型企业运营体系、业务构成相对复杂,在推进标准数字化时需运用系统工程思维和系统化手段,并配合使用智能化工具。例如,构建标准数据云中心,根据标准治理、管理、执行等不同需求,以恰当形式去使用标准。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创新性强、比较灵活,从小的功能性软件、工具等方面着手推进标准数字化,满足特定标准使用需求。政府部门、协会组织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公益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服务。

图片

标准数字化仍是新生事物

面临起步阶段的一系列挑战

标准数字化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标准数字化需用到许多先进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如标准离散技术、知识挖掘技术、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智能评估与结果可视化技术等。目前很多相关技术还处在探索和前行过程中,这对标准数字化发展是一大挑战。

标准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有效匹配比较难。现在有一种单方面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倾向,认为标准知识离散颗粒度越小越好、标准应用技术越智能越好,反而忽视了标准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这种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标准,与政府、企业等对标准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导致标准数字化与实际应用脱节,会极大降低标准数字化作用发挥。

数字化或为标准化领域带来系列治理难题。随着标准数字化发展,标准普及与使用将更加广泛,开源社区与标准化组织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现阶段,标准数字化需求仅集中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金融科技以及数据行业,但已有组织机构开始在社会治理领域构建数字标准框架,面向社会公开采集信息,然而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有可能引起诸如知识产权、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系列治理与伦理问题,相关问题处置将成为标准数字化研究的新命题。

图片

国内外加快推进标准数字化布局和探索

随着全球化推进和数字产业竞争加剧,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将实现标准数字化转型纳入其标准化战略,并率先在工业、建筑业、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研究与应用。


德国

发布的《德国标准化战略》指出,数字变革和开源不可避免互相挂钩,要在标准化中使用开源技术和方法。根据该战略,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和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DKE)将“机器可执行标准”视作驱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支撑,将围绕该标准建立新的适合的标准研制过程,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英国

发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标准:释放标准创新价值的HMG-NQI行动计划》提到,加速标准数字化。其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发展提供机器可读标准(标准即代码)的能力;全面改革数字平台,以提高标准内容和信息可访问性,促进对现有标准的反馈和对制定过程的监督;开发数字化标准所需框架、良好实践指南和技能培训材料等。


俄罗斯

发布的《2019-2027年俄罗斯标准化发展措施方案》提出,将国家标准转换为“机器可读格式”,并明确将标准库中80%的标准转化为机器可读标准。2018年,俄罗斯技术控制和计量署建立国家联合标准化研究所。在其制订标准化创新计划之中,特别标明标准数字化议程,推动数据向机器可读模式过渡。


中国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标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战略目标之一,提出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标准数字化试点,探索增加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数据库标准等新型国家标准供给形式。国家标准委在仪器仪表和航空航天领域启动机器可读标准试点,并在制造业、航空航天等部分数字化需求较高的行业中由龙头企业自行对标准数字化应用进行探索。


-THE END-素材来源 | 中国工合先进制造业分会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