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要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标准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3年度长三角标准化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获悉,五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
据悉,长三角区域标准化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早前,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的实施意见,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标准管理办法》等。
为健全区域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专门成立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工作组,联合发布《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工作制度》,形成“统一立项、统一研制、统一发布、统一实施”区域协同的地方标准工作机制。不仅如此,三省一市还构建市场监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统分结合、部门协同”管理模式,组织旅游、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标准化合作,共同使用“DB310”编号发布标准,提高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辨识度。
聚力构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三省一市在数字政府、文化旅游、公共交通、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携手合作,先后制定《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区域协同地方标准36项。同时,积极推动龙头企业、社会团体加强合作,在智能网联汽车、人力资源、轨道交通、物流等领域协同发布团体标准16项。
此外,三省一市还积极整合区域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不断提升长三角标准国际化水平。除了创建全国首个区域国际标准创新联盟,搭建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平台,三省一市还在新材料、智慧核电等区域重点产业积极开展试点,共同孵化国际标准项目,并发挥落户长三角的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全力支撑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