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紧紧抓住湖州市“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有利契机,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涵盖4628家企业(含个体户)的“亩产数字地图”,通过多维度精准分析、全方位政策施行,引导资源向高质量发展企业集聚,强势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43年,该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列湖州市首位,2017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25.28%,亩均税收最高的企业达到152.5万元/亩。
一、精准大普查,着力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
一是规上规下全部纳入。为避免因普查不全面可能给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带来的不公平、不彻底、不平衡等问题,该区以摸清全部“工业家底”为目标,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今年将全区所有规上和规下工业企业(含个体户,下同)全部纳入工业企业大普查和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同时,兼顾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天上地下全部排查。为确保企业数据的精确性,大普查通过核实确认企业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纳税户号、用电户号等重要编号信息,真实掌握其税收实际贡献、用电量等核心数据。对于以往最难精确掌握的企业实际用地面积,该区委托第三方利用全域无人机航拍技术,制成误差仅20厘米的全域航拍图,再由各镇(开发区)干部和航拍单位工作人员一同深入实地,逐家核对,确认用地范围和其他信息。三是网上网下全部公示。大普查信息汇总后,该区将企业基本信息、用地面积等数据采取网上微信公众号和网下报纸、各镇(开发区)、村以及企业五维并进的形式进行公示,并设立普查热线,对企业反馈有异议的数据立即开展实地复核。同时,区工普办重点对普查中反馈为关闭或拆除的企业进行实地复查,确保无遗漏、全覆盖。
二、精准大数据,着力实现关键数据总集成
一是整理企业关键信息。大普查中重点搜集核准了涉及企业核心信息的“身份代码”并加以整理,如对于一企多名的,合并名称;一企多地的,合并数据;多企一地的,分摊用地等。通过整理使以往难以摸清但实际存在的企业中土地、厂房和变压器出租等情况逐渐明晰,便于真实掌握每家企业用地、用电等情况。二是收集企业关键数据。区工普办根据企业相应重要编号,迅速从财政、统计、环保、国土、电力等部门单位调取实缴税收、增加值、用电量等多项数据,并与企业清单一一匹配,从而形成了全区工业企业大数据库。三是合成全区工业全图景。该区在工业企业大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全域航拍成果,制成了全区“亩产数字地图”,即亩产“工业一张图”数字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分析和比对全区、分镇(开发区)或分行业的平均亩均税收等重要指标,同时还可查证某家企业航拍图及相关信息,并可通过手机访问。
三、精准大评价,着力实现绩效导向更具体
一是突出亩均税收核心。开展面向所有工业企业的综合评价,并在指标设置中重点突出“亩均税收”。如规上工业企业评价的6项指标中,亩均税收指标权重最大达60%;又如对当年亩均税收达到全区平均水平2倍及以上的规上企业直接列为重点发展类等;再如对规下工业企业评价中仅设亩均税收一项指标,且以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平均值的一半为标准,仅划分鼓励提升和倒逼整治两类,其中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则直接列为倒逼整治类。二是突出企业上规导向。拉开规上和规下企业的政策差别,如在综合评价企业分类中,规下企业只能评为前述两类,对连续三年列为倒逼整治类且提升无望的企业,依法依规予以淘汰关停,仅去年就共关停淘汰低小散企业2443家。同时,正向激励企业升规,如对首次升级为规上的木业企业,当年增值税税负率达到3%的,奖励20万元,增值税税负率超过3%的部分,50%再奖励企业。三是突出升档降档流动。在企业综合评价中,该区还设置了升档和降档通道,促进其在不同分类间动态流动。如对湖州市“金象金牛”培育企业、获得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年实缴税收 5000 万元以上贡献较大的企业可以上浮一档;又如对当年亩均税收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2 倍及以上的规上企业、或当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湖州市“金象金牛”和南浔区“新象新牛”上榜企业,直接列为重点发展类;再如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责任事故以及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等的企业等则将实施降档,若实际占有土地3年以上没有产出的或用地面积20亩以上的规下企业直接列为倒逼整治类。
四、精准大倒逼,着力实现要素分配更高效
一是抓牢要素配置“牛鼻子”。根据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别企业在用能、土地使用税、用水、排污、金融和财政资金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利用效率高、发展势头好的企业流动。如实施差别化用能政策,对C类和D类企业实行年度用能总量控制,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气价;实施差别化土地使用政策,对亩均税收在行业平均值75%以上的企业给予不同比例减免,75%以下企业不予减免;实施差别化财政政策,对C类企业按50%享受政策,对D类企业不享受政策。二是开展整治淘汰“攻坚战”。开展“四无五违”企业整治工作,确保园区外无“四无五违”企业生存余地。根据实际,重点开展木业企业整治,2017年以来对已取得合法土地手续的,要求2018年底前必须进入规上企业库。2018年底前进入规上企业库,但未取得合法土地手续,其中符合两规的,必须限期补办土地手续;不符合两规的,待小微园区建成后,必须入园发展;除上述情况外的木业企业一律拆除(包括入规后退库的),去年共拆除小木业企业1585家。三是用好考核督查“指挥棒”。为深入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将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新升规企业、拟升规企业应税销售收入等指标列入区对镇(开发区)主要领导季度和年度考核。其中,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指标按照各镇(开发区)亩均税收从高到低得分,末位不得分。同时,该指标还与升规企业数量挂钩,推动各镇(开发区)抓好企业升规工作。
五、精准大引导,着力实现企业产业快提升
一是政策扶持促提升。出台工业强区二十六条新政策,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丰富传统“新象新牛”企业奖励形式,除奖励实物金象金牛外,给予其高管团队资金奖励。另一方面,新设立“税收百强”工业企业和“规模百强”工业企业两个大奖,对“前十强”工业企业进行集中表彰,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300万元奖励。二是快建平台促入园。为向全省2022年“园区之外无企业”目标迈进,该区全力加快小微园区建设。目前,已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园15个,面积近145万平方米,可入驻小微企业300余家,居全市首位;目前已启动建设7个,今年年底前可建成5个,拟入驻企业114家。同时,出台《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规划布局、用地管理、建设管理、销售与入园管理、运营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尤其是围绕入园办法,对入园条件、流程和履约管理进行进一步明确。三是行业比拼促升级。一方面,开展行业内企业比拼。该区以木业行业为重点,借助工业企业大数据库,对全区所有木业企业进一步细分为原材料加工、成品地板制造、整木家居制造和其他等四个细分行业,掌握行业平均亩均税收等情况,并拟对处于细分行业亩均税收平均值以下的企业开展整治淘汰,力争到2018年年底木业规下企业出清。另一方面,开展行业间亩均税收比对,通过“工业一张图”系统,形象展示全区30个国民经济行业和6大主导产业的亩均税收情况,使全区主要行业的亩均税收情况一目了然,为下一步精准培育发展产业提供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