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打好“1321”组合拳,加快推进低效企业提质增效。
一、依托“一个中心”
开发建设长兴县工业企业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建立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五未土地”处置、资源要素配置四大服务模块,为工业企业达标提质工作提供实时化、可视化的信息化手段支撑。依托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定期对工业低效企业开展智能“体检”,对土地利用情况实行动态评估,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管,并根据评估情况,实时预警预报。
二、抓好“三个一批”
一是转型提升一批。对工业平台开发边界内仍在生产经营的低效企业,通过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品牌创建、管理创新、工业设计、新产品开发、循环利用等方式就地改造提升。对工业平台开发边界外仍在生产经营的低效企业,鼓励其自行关停淘汰现有落后产能,并按照园区主导产业目录和准入标准切实推动集聚入园、转型发展。二是倒逼腾退一批。对工业平台开发边界内存在较大空余土地的低效企业,支持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倒逼其腾退多余土地空间;对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依法倒逼其整体退出,实施兼并重组或“腾笼换鸟”。对工业平台开发边界外难以入园和转型发展的低效企业,依法实施倒逼腾退,鼓励“退二进三”。三是依法关停一批。对无证无照、证照不全及存在超标排放、有较大安全隐患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低效企业,坚决予以查处或关闭取缔。
三、做好“两个结合”
在具体操作中,围绕低效土地的处置和低效企业的提升,重点要做好“两个结合”的文章。
一是土地处置和土地调规相结合。充分利用工业企业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对工业企业建设用地的容积率、投资强度、产出效率等进行全方位排摸调查,对“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企业“一企一策”提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采取全部或部分土地收回、嫁接转让等手段进行处置;对属于闲置土地的,依法依规收回。同时,对工业平台开发边界外工业低效企业的工业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优先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空间、指标,向开发边界内转移。
二是联合执法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国地税、环保、安监、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对工业低效企业在税收、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同时,切实加强对低效企业达标提质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和引导开发边界内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提质增效,让广大工业低效企业感受到政企同心的温度,实实在在助推达标提质工作。
四、建立“一套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为扎实推进工业低效企业达标提质工作,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达标提质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各乡镇的工业低效企业达标提质推进情况开展督查和通报,并将工业低效企业达标提质工作纳入乡镇考核体系。
三是建立宣传机制。一方面加大正面典型的宣传和报道,为工业低效企业达标提质树立标杆和样板;另一方面定期公开曝光未按要求进行达标提质的工业低效企业,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