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9001C标准在实施中常见问题剖析
第二讲:标准条款4.4在实施中常见问题剖析
思维导图
主要讲解了 GJB9001C 标准中 4.4 条款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析:
1. 4.4 条款是整个标准的纲领性条款。标准中包含三大策划:4.4是整个体系的策划,8.1是运行过程的策划,8.3.2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策划。4.4条款系统地贯彻了过程方法、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思维,这些是标准推崇的理念。
2. 支持过程运行的文件是质量手册,同时还要建立满足过程一起满足的记录。
3. 军标增加了三条特殊要求,包括满足顾客提出的其他期望、明确通用质量特性的管理过程、建立软件工程化管理过程。
4. 实际上很多企业没有识别过程,也没有明确过程的所有者及资源,质量管理体系可能是形同虚设。
过程方法、PDCA 循环以及基于风险思维是世界质量管理体系的潮流,企业应该及时更新并跟进,避免出现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的问题。
讲课视频
敲重点
GJB9001C标准4.4条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未识别过程:许多企业并未识别其过程,也没有去识别过程的输入输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及过程应该达到的目标,甚至没有明确过程的所有者以及过程的资源,导致其质量管理体系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存在 。
2. 缺乏过程方法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思维: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理解和应用过程方法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思维,这可能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
3. 审核员的误解:对于审核员来说,他们可能过于依赖条款,而忽视了过程方法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思维的重要性,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地判断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真正符合标准 。
4. ISO9001标准的更新滞后:ISO9001标准已经更新了三次,但是我国的GJB9001C标准尚未跟上,这可能会导致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问题解决
1.理解和实施4.4条款,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划。
2.关注军标中的特殊要求,满足顾客期望和产品特点。
3.识别和策划过程,明确过程的输入输出、相互关联和目标。
4.分配过程资源,指定过程所有者。
5.避免简单地复制他人文件,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体系文件。
6.强调过程方法、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思维的重要性。
7.及时更新ISO9001标准,跟上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最新发展。
微课答案
1、标准的4.4.1条款是QMS策划的总要求,其中有(5)层含义。
2、标准的4.4.1条款a)、b)、c)、d) 等中都用到“确定”这个词,它的含义是(识别、发现和描述)。
3、“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各个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首先要确定自己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到底有哪些(过程)。
4、标准的4.4.1条款在强调过程方法的同时,还在条款中体现了其他二大核心理念:
a) 基于风险的思维体现在小条款( f );
b) PDCA循环,其中4.4.1的a)—f) 是要求(策划P);
g)是要求(检查分析评价C);
h)是要求(改进A)。
对于D,考虑到该标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各个组织的特点不同,所以在4.4.1条款中没有明示。
参考资料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且应:
a) 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d) 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获得;
e) 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f) 按照6.1的要求应对风险和机遇;
g) 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h) 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i) 对顾客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特殊要求作出安排;
j) 根据产品的特点,建立并实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过程(见8.1);
k) 根据承担军用软件研制任务的特点,按照GJB 8000、GJB 5000和软件工程化要求,建立并实施相应等级的软件工作过程(见8.1)。
4.4.2 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组织应:
a) 保持成文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b) 保留成文信息以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
1.本标准4.4.1的意图是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特别是考虑其在组织中的应用,故a)—k)的识别和确定使得质量管理体系完全纳入组织的经营管理之中。
2.新版标准的4.4不是全新的内容,应关注新增部分所带来的变化,如:c)中的相关绩效指标;e)中这些过程的职责权限分配;f)与6.1要求相一致的风险和机遇,并策划和实施相应措施予以应对;h)中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
3.关注 e)中的“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责任和权限”,确定“过程所有者”的职责。在过程管理中经常涉及跨部门或多部门协调的工作,因此在过程管理活动中,确定过程所有者及其作用和权责通常是成功过程管理的基本条件。
4.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组织需要具有灵活性,以适应复杂的组织环境。
5.理解和控制影响过程结果的因素,就可控制过程的结果,这是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念。新版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过程方法。
6.新版标准 “应按照6.1的要求确定风险和机遇”的要求。本条款也隐含了对组织实施6.1的要求,即风险分析不可泛泛而谈,必须落脚到过程和产品。
7.对顾客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特殊要求作出安排。
8.形成文件信息要求的适当关注,参见对7.5的相应解释。
1. 要策划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这些过程,同时确定这些过程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找出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结果的最佳途径(过程)。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应使这些过程在受控条件下运作,使得策划结果有效。
2.输入是过程顺利运行必需的前提条件;预期结果是过程希望得到的结果。要根据过程的输入、输出关系确定组织中诸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要识别和定义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3.要制定过程运行所需的准则、监测方法和相关的绩效指标。
4.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所需过程时,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见6.1),并策划为处理这些风险和机遇而采取的措施。
5.审核中应关注组织是否结合组织的实际及产品和服务特点,按照本条款a)~k)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进行了策划;
6.需要保持获得成文信息、需要保留必要的成文信息。可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南、表格等。
7.了解了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情况:是否采用了过程方法、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思考的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了识别确定;确定了哪些所需的过程,确定这些过程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包括:标准4.4.1中a)—h))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确定的结果是否需要形成文件化信息,文件化信息和记录有哪些形式.对过程运行和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进行控制是否需要有形成文件的信息给予支持,是否需要保留过程按规定实施的记录。